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二百九十一节 千岁(1 / 2)

第二百九十一节 千岁

古代言情

张陵虽然保持着礼貌,可嘴里说的话就似乎有些不够客气,如果是换了别人,王总管可能就不乐意了,但眼前这个人是沧州的第二号人物,是刺史大人的亲信,而且……毕竟人家孩子还得着病,言语上的一些问题就不太好计较了。

王总管大名叫做王保,能够被王守拙带出京,本身就说明了他与王守拙的关系,对于经常出现在王守拙身边的人当然也知道一些别人所不知道的,譬如这个张大人曾经是当今太子的伴读,张夫人至今还是平阳公主府的女官,而且还是太子的老师……反正就算是张陵给他一张臭脸,他也认了。

刺史府不大,可也不能乱闯,今天府里的下人们可算是看到了一幕稀奇的,一向稳重的小王总管走的如同蜻蜓点水,后面跟着的那位别驾大人则是心不在焉,反正这两位都有些不正常,与是无数猜测就从这高墙之内应运而生,然后飞速在街头巷尾之间传播。

“张大人,请稍等片刻,容小人前去通报”王总管在书房前停下脚步,向张陵笑了笑,便进去通报。

“嗯,有劳王总管了。”礼不可废,虽然张陵的心理还在牵挂着儿子,但此时是上官邀请,不得不来,例行公事似的向王保拱拱手,就继续纠结去了。

不消片刻,王保又复出来,躬着身把张陵请了进去,不过张陵因为心事重重,没有注意到王保眼中的异色。

张陵在举步迈进门槛之前便已经收拾好了心情,但在进入书房的时候,还是稍稍愣了一下……在书房里,除了刺史王守拙之外,还有两个年龄不大的男子,而从其举止气质来看,分明久居上位者,只不知道这等人物怎么会出现在王守拙的书房里。

虽然心里奇怪,但也还是上前给王守拙见礼:“下官张陵,见过大人。”

王守拙的目光微微扫过那个坐在上首的年轻人,见他微微点头,便含笑道:“鸿渐,到我这里还客气什么,快快坐下这两位是本官的两位好友,李先生和常先生。”

三个人又拱手作礼,分别寒喧之后,才又重新落座,又有下人进屋,为四人斟上了茶水。

这便是那个张陵?没想到竟会如此的年轻,怪不得皇上用王守拙这等老成持重的臣子坐阵,就是担心此人过于年轻,难以服众啊。从张陵进来的那一刻起,那个姓李的男子便开始注意观察他,脸上的表情有几分惊异,也有几分欣赏。

他是武将出身,对于一班文官除了少有的几位之外,其他的丝毫也瞧不上,但在了解过张陵的履历之后,他就对这件比自己还要年轻的人感兴趣了。

一方面他是程知节的义子,另一方面是听说张陵在怀柔当县令的时候,曾经在发水的时候亲自登上河岸护堤,凭这一点,就称得上一个‘勇’字。最妙的是那个治理城市的办法,除沧州外,河北其它州县已经开始陆续实行这个方法,而且有不少地方已经颇见成效。

张陵也自纳闷,那个李姓男子和常姓男子对自己都似乎颇为关注,但王守拙没有介绍得清楚,他也不好意思表现得失礼,只能静等着王守拙问话,也不知道今天到底有什么事情。

“鸿渐,”

王守拙看着张陵,端起茶碗轻轻喝了一口,开口询问道:“前段时间,尊夫人弄的那个玻璃大棚现在怎么样了?我听人说那些菜蔬长势良好,不知道是否确有其事?”

“是的,大人”

张陵点点头。玻璃大棚一经出现,便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有不少人前去观看,怎么样都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没有必要遮掩。

“这么说,这玻璃大棚的种植之法果然可行?”王守拙问道。

“是。”

张陵再次点头,同时心里边也有些了然,王守拙这次急着找他过来,定然就是为了那玻璃大棚,只是他不知道在这个时候提及玻璃大棚是什么用意。

“敢问张大人,这玻璃大棚既然可行,为什么不让王大人在全州乃至整个河北道推广,莫非有什么原因不成?”这回问话的却是那位李先生。

张陵微微一皱眉,这话问得有些诛心了,知道玻璃大棚的人都知道,这是小婉想出来的一个法子,在一些不明真相的人看来,张陵不肯推动玻璃大棚在全州发展,明显是希望这件事能够由小婉先蒙其利,但事实如何,张陵和小婉都不屑于解释。

不过,今天的情形便有些不同了,一方面是在上官面前问询,如果再不做出正面回答,王守拙那边先就不好解释;另一方面却是这个李姓男子身份诡异,不排除他是上差身份,如此一来,这个问题回答的是否稳妥,就越发的重要了。

所以,张陵并没有费神思忖,而只是微一沉吟便将答案说出来了:“省钱”

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