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清太子今天作死了吗第331节(1 / 2)





  “滚!”胤礽一脚踹了过去。

  胤禔哈哈大笑。

  胤礽无语道:“要是汗阿玛看到我们两个光头,不知道气成什么样子。”

  胤禔把头发交给下人焚烧处理。这个时代的贵族害怕巫蛊之术,所以剃掉的头发都会及时烧毁。

  “他气什么气?他自己发型一天一个样,皇玛法都没再附你的身,把他大骂一顿,我们不就是不小心把辫子剃掉了,算什么?”周围很空旷,守卫的都是自己的兵,胤禔不怕隔墙有耳,问道,“说起皇玛法,他还有入你的梦吗?”

  胤礽摇头:“自从京城大地震,皇玛法回归长生天之后,就没有再入我的梦中。”

  胤禔道:“那是大好事。有个汗阿玛在你面前叨叨就够烦了,皇玛法还在你梦中叨叨。你小时候真是太惨了,醒着睡着都不得安宁。”

  胤礽笑道:“若没有那时候的奇遇,我怎么会这么厉害?”

  胤禔点头:“这倒也是。那些臭弟弟们天天疑惑你为什么无所不知。他们要是像你当年那样,醒着梦着都有人督促你读书,他们也能行。”

  胤礽笑得不行:“那可不成,别迫害弟弟们了。”

  胤礽到了,胤禔终于肯去洗澡。

  两人换上了新的衣服,才去见归化城的驻军将领——康亲王杰书。

  康亲王杰书的女婿鄂伦岱也在这里,已经升为了杰书的副将。

  这倒不是杰书假公谋私。鄂伦岱是康熙从新军调过去,将来要接手康亲王杰书的旗兵。

  杰书默许了。

  他现在年长的儿子都没什么本事,看好的儿子才七岁,想要长成还需要很多年。就算想要掌控正红旗,也得很多年后。

  以他对皇上的忠诚,如果八旗不改,正红旗旗主的身份应该丢不了。

  若是皇上要动八旗制度的根本,他的儿子也没本事螳臂当车,不如跟着皇上走,皇上念着自家的好,之后儿子再出色些,未来成就怎么也不会差。

  皇上盯上了海外,要开疆扩土,肯定还是更希望重用满人和宗亲。现在皇上重用汉臣,只是无奈之举。谁让满洲勋贵和宗亲非要和皇上对着干?

  你看那些跟随皇上、又有才干的满人和宗亲,皇上可是对其信任备至。

  比如常泰,一个人领着那么大一支海军很少回京,常年在外面闲逛,想打谁就直接打,突出一个先打后奏,皇上不但不忌惮他,还天天夸他,遗憾他们中怎么没有出现第二个常泰。

  杰书了解皇上。

  皇上是一个真正对臣子心胸特别宽阔、几乎不会忌惮外臣的君王。皇上的雄才大略让他自信至极,他认为、事实上也的确能掌控所有重臣。

  杰书听到太子代替皇上御驾亲征的消息后,轻轻叹了一口气,再次确定了自己对皇上的了解是正确的。

  只要皇上坐镇京城,哪怕把最疼爱的太子放到战场上,皇上都浑然不惧。

  只是皇上也太大胆了一些。他还以为太子杀掉噶尔丹之后就会回京,进军准噶尔的事由直亲王主导。

  没想到,太子居然带着禁军和另一半新军与直亲王汇合,要一起挺进准噶尔。

  鄂伦岱笑着给岳父解惑道:“直亲王已经有了一次灭国之功,若再来一次,声势过于浩大,即使直亲王没有与太子争夺的意思,朝中的大阿哥党或许又会死灰复燃。他们这次死灰复燃,恐怕就不是把直亲王推上太子之位,而是逼得皇上和太子处置直亲王,让太子和直亲王离心。”

  杰书思索了一会儿,叹着气点头:“的确如此。他们非给直亲王按上一个功高盖主的名号,即使皇上和太子不猜忌直亲王,风言风语说多了,他们的亲密关系可能也会有缝隙。”

  鄂伦岱道:“其实他们想太多。以太子品行性格,再多风言风语,也不会影响他对兄弟的感情。太子的本事,也让他无惧其他兄弟们的挑战。只是太子对兄弟十分爱护,是万不可能让兄弟陷入麻烦境地。以我对皇上和太子的了解,此次太子亲征准噶尔,肯定是太子在皇上力争而来的。皇上可舍不得。”

  杰书道:“我了解皇上,你了解太子和直亲王。我们俩人的判断应该不会有错。”

  说罢,杰书笑道:“皇上自信自己的能力,所以不会猜忌外臣;太子也自信自己的能力,所以不会猜忌兄弟。太子不愧是皇上亲手带大的太子。”

  鄂伦岱是个混不吝的。他直白道:“这倒没什么惊讶。皇上不猜忌外臣正常,但皇上居然不猜忌一个完美的太子,这才是令我最惊讶的地方。皇上胸襟,实在是难得。”

  杰书默默点头。

  即使这个完美太子是皇上亲手培养,但太子逐渐长成,皇上逐渐衰老,眼见着太子离皇位越来越近,皇上居然不惶恐,还大度地将自己龙椅早早分给太子一半。皇上在京中的时候,太子居然也在执行监国之责。这实在是太令人惊讶。

  若不是前明有一个洪武皇帝也做过这种事,史书中有可以借鉴的实例,大臣们一定会竭力阻止,担心太子乱政,朝堂动荡。

  “椿泰的年纪和几个小阿哥相似。听说几个小阿哥已经开始进入朝堂,他可以与小阿哥们多多相处。若混熟了,得到太子一二指点,将来定会受用无穷。”鄂伦岱道,“正红旗都统这位置,我可不想坐太久。”

  杰书失笑:“八旗都统可是军政大员,连朝堂中的中堂宰相都不敢失礼。你年纪轻轻就当上了都统,虽然是暂代的,此战你有了军功之后定会转正。你还有什么不满?”

  鄂伦岱老老实实道:“国内有什么意思?大清已经与罗斯国联姻,朝鲜现在很老实,准噶尔只是强弩之末。我想带着淑谨出海。”

  杰书道:“你想出海拼个更大的前程,我能理解。你带着淑谨出海做什么?海外那么危险?”

  鄂伦岱叹气:“岳父,淑谨武艺和才华不输男人。但在国内……”

  鄂伦岱顿了顿,摊手:“您听听您刚说的,我可以在外面拼前程,淑谨出海做什么?那么危险?若淑谨是男子,您肯定会说,让淑谨也跟你出去拼个前程。”

  杰书愕然。

  鄂伦岱道:“海外有许多掌权的女贵族。太子说,常驻海外的的大臣最好都带上女眷。大清命妇的身份就和海外的贵族平等,才好与女贵族们打交道。淑谨有这样的本事,就不该局限于后院。”

  鄂伦岱提起淑谨的神色,总是难得温柔。

  杰书沉默了许久,才问道:“淑谨和你提的?”

  鄂伦岱失笑:“以淑谨的性子,她怎会对我说为难的话?但我和淑谨心有灵犀,她心里向往什么,即使不说,我也明白。”

  看着女婿这一副甜蜜表情,一股酸意在杰书心底蔓延。

  在满洲贵族大多给女儿取满洲音译名,甚至“大妞二妞”“大姐三姐”的时代,杰书给女儿们取的名字都是以“淑”字开头的美好寓意汉文名字,且每一个女儿都接受了良好的诗书教育,不遵循女子无才那一套谬论,可见杰书是疼女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