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清太子今天作死了吗第267节(1 / 2)





  曹寅拍了拍徐元梦的肩膀,嘲笑道:“快把你的弟弟放去和同龄人玩耍吧,他都坐立不安了。”

  徐元梦看向胤礽。

  胤礽立刻正襟危坐,还对徐元梦露出一个讨好的微笑,像极被严厉兄长抓包的顽皮孩子。

  徐元梦忍不住被胤礽逗得笑出来:“去吧。小心些。”

  胤礽恭敬道:“是,兄长。”

  他表情足够恭敬,起身离开的速度却飞快,虽是走路,就像是小跑似的。

  周围人笑道:“真活泼。”

  徐元梦叹气:“幼弟真是太过活泼,这性子,唉。”

  曹寅保持着微笑。

  徐元梦什么时候有这么好的演技?还是他真入戏,把自己当太子的兄长或者师傅了?

  虽然徐元梦回京后就被皇上提拔,给皇子们授课。但这皇子可不包括太子。

  胤礽一路快走,混入了和他差不多大的少年中。

  那群少年正在玩投壶。

  王筝虽只有十一岁,但被教得处事较为周全。

  他见胤礽兄长认识钦差大人,自然对胤礽十分亲近。

  其他少年中虽有神色倨傲之人,但都不傻。就算不亲近胤礽,也对胤礽很礼貌客气。

  当胤礽赢了几局投壶之后,原本心里不屑的人对胤礽刮目相看。

  胤礽又做了些格律工整的诗,虽诗很一般,但这个年纪的孩子能做出附和格律诗,就已经可以称为神童。他立刻取代王筝,成为少年们的中心。

  这次文宴本是为王筝扬名,居然被胤礽抢了风头。注视着这里情况的王檀脸色有些难看。

  虽然这次文宴有试探华家的意思,但为儿子扬名的目标也是真的。

  作为富商,王檀的人脉能拉来这么多文人也不容易,特别是这其中还有钦差。

  结果这场文宴让华家抢了风头,真是让王檀气得呕血。

  他甚至怀疑,华家是不是早就谋划好了。

  华家现在来杭州,绝对是知道曹寅来了杭州,以曹寅为靠山,在杭州站稳脚跟。

  曹寅爱参加文宴。华伯玉与曹寅是旧识。他只要花钱买了某个曹寅会参加的文宴的请帖,就能上演一处和曹寅的偶遇,抢夺文宴的风头,为他和华家扬名。

  那之后,杭州众人皆知华家和曹寅的关系,就再没人敢得罪华家。

  而在杭州没有人脉的华伯玉,借着别人的文宴扬名,立刻就能把别人的人脉占为己有——这之后,杭州还会有谁会拒绝和华伯玉成为朋友?

  好一个借势。

  好一个夺势。

  枉他王檀纵横商场多年,居然被华家算计得输了不止一筹!

  等华家在杭州站稳脚跟之后,王家恐怕要成为笑柄了。

  王檀表面上笑得一团和气,心中已经恨得几乎咬碎一口银牙。

  他看着表面上似乎高风亮节,颇具清贵文人气质的华伯玉,越看越觉得这人面有阴险之色。

  第150章

  当徐元梦和胤礽借着曹寅的势,把杭州富商王檀为儿子扬名的文宴化为己用的时候,书信到了江苏巡抚赵士麟手中。

  赵士麟原本是杭州巡抚,康熙二十五年调江苏巡抚。

  因赵士麟很能干,也较清廉,康熙有意在今年调赵士麟入京重用。

  可浙江“民变”一出,不仅如今浙江巡抚被康熙问罪,赵士麟作为前任浙江巡抚,高升之路也暂时被堵塞了。

  康熙显然怀疑他在任期间,也不是特别清廉。

  不过胤礽信任他。

  胤礽第一世中,赵士麟一辈子虽有文人好虚荣的惯常缺点,但官声不错,没有卷入任何贪腐案,民间评价也还行。

  特别在水利方面,杭州人评价,“唐有白居易,宋有苏东坡,清有赵士麟”,可以信赖。胤礽觉得以后让赵士麟继续当地方官,比入京好。

  赵士麟看到留有胤礽印鉴的书信,双手都在颤抖。

  浙江民变一案,皇上居然派太子亲往,这是得多震怒?

  地方官员不知道太子的能耐,但听闻这个太子小小年纪就出使海外好几年并平安归来,也明白太子有多不好惹。即使太子年纪不大,赵士麟也不敢慢待。

  他将太子写的书信逐字逐句的看,越看越大汗淋漓,几近瘫软。

  太子居然问他,他任杭州巡抚时,杭州将军是否有谋逆之心。

  这么大的事,他怎么敢乱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