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清太子今天作死了吗第220节(1 / 2)





  已经追上大部队的陈廷敬等人,看到船上那些好东西,都纷纷扶额。

  陈廷敬虚弱道:“这些东西,臣可以不要吗?”

  胤礽拍着陈廷敬的胳膊道:“直亲王给大家发东西,不拿白不拿,陈师傅您不拿,直亲王反倒是会生气。放心,这些是海盗攻击我们的缴获物换来的钱,绝对干净。”

  陈廷敬嘴角微抽。

  这不是干不干净的问题,而是直亲王“钓鱼”黑吃黑,太子伪装去销赃,有损大清颜面的问题。

  胤礽道:“只要不被人发现,就不会有损大清颜面!最重要的是,不能让大哥再去抢别人地盘了!”

  陈廷敬想了想南洋那几块地,很无奈的屈服了。

  是的,只是打海盗而已,比攻打外国强多了。

  “其实就算发现了也没什么。太子和直亲王出使期间,顺带剿灭海盗,保护其他商队,这不正是扬我大清国威吗?”一位汉臣道。

  陈廷敬:“……”

  坏了,自己的同僚们看到了好处,已经倾向太子和直亲王的胡来了。

  “唉,不要为了微末利益耽误大事。”陈廷敬只好道。

  胤礽笑道:“没问题,陈师傅放心,我们的速度不但不会减慢,还会加快。”

  为什么胤礽会这么说?这当然是因为,来往商队还真的把大清当做保护神了。

  商船船长前来拜见胤礽,请求大清护卫船队庇佑,愿意拿出货物分成。

  胤礽欣然接受,并让他们引路。

  大清护卫团都是按照前人的海图,走最稳妥的路线。但商人们逐利,手中握有更安全、更快速的航线。

  有商人在前面开路,大清护卫团航行速度自然飞速加快。

  再加上商人有固定补给点,大清护卫团也不用去大港口补给,浪费时间。

  没几日,寻求大清护卫团保护的商船就增加到了几乎和大清护卫团出巡船只持平的地步。胤礽靠着收保护费,就能赚平目前出使的耗费。

  如果再加上打击海盗和抢劫之前南洋殖民政府财产倒卖的钱,这次大清出使还倒赚了一小笔钱。

  现在苏伊士运河还未投入使用,亚洲去往欧洲的船只,需要穿越赤道,绕过非洲好望角。

  非洲现在已经被殖民瓜分完毕,所以沿岸补给港口配置很完善。但就是针对敌对国的时候会多收一部分费用,并且小小为难一下。

  但大清虽然属于法国同盟,却在欧洲地位超然,走到哪都被当地殖民领导人厚待。

  即使大清在南洋夺回了荷兰在明末趁乱占领的前明藩属,也没有降低其他国家对大清的评价。或者说,对大清评价更高了。

  东方神秘古国在国门未被打破之前,在西方一直都有魅力加成。即使他们没有参与国际争夺,但在相处时,大清自带高人一等的气场。

  这气场并非是仰着头不屑看人这种低等做法,而是他就站在那里,便自带三分高贵。

  西方为了让自己显得高贵,总结了一连串折腾人的礼仪,把自己弄得人不人鬼不鬼。

  或许在胤礽第二世的那个时代,许多人已经认可了西方甚至日本那一套所谓礼仪。但在这个时代,所有西方礼仪在大清面前都仿佛沐猴而冠。论礼仪,经过历史沉淀的东方士族就是一颦一笑中都带着些文化人的味道。

  便是被汉族士族在礼仪上瞧不起的满洲勋贵和武人将领,此刻和这些人一比,也有云泥之别。

  只能说,这就是文明古国的底蕴。

  这一路走来,大清使臣团已经知道了四大文明古国的概念,并了解了其他三大文明古国的现状。

  除了大清,除了华夏,其他文明古国的根都没了。别说文化,连文字都没人用、祖宗都没人祭奠了。

  这是真的亡国灭种。

  如陈廷敬这般主动卸掉自己在朝中高管职位,跟随大清皇太子出使的大臣,本就是大清睁眼看世界的那群人。

  他们实实在在亲眼看到了自己想看的、不想看的东西。

  看到了这个世界已经被一群他们看不上的人瓜分完毕,而以前在故纸堆中曾经和华夏并肩的那些国家,差不多全没了。

  即使还有存在,文化传统文字甚至在那里居住的人,都不是同一批人。

  举目望去,他们居然感到了一丝孤独。

  作为唯一的文明古国,大清确实很孤独。

  这种孤独感,让这一船满汉、甚至其他民族的人的心却更近了。

  因为他们四处张望之后发现,与大清之外的这群人相比,大清什么民族隔阂就算打出了狗脑子,那也是一家人。

  这些心态变化,让这一船人成为民族融合、甚至取缔民族的簇拥者,这是后话。

  现在,他们只是很孤独,在感慨。

  他们甚至做出了许多诗歌。

  别忘记了,大清的使臣中,文臣们都是能作诗词歌赋的。何况,这里面还有一个纳兰性德。

  独一无二的经历催生出的感慨,会酝酿出最好的诗歌。在这次出巡中,需要后世人全文背诵并默写的诗歌高达两位数。

  而此次出巡,也完成了纳兰性德从婉约派到豪放派的转变。

  在后世,纳兰性德只在词作上的名声,可以碰瓷苏东坡,是大清婉约词和豪放词双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