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79章(2 / 2)

何太后和婉丽公主这场闹剧,让京城年初的腥风血雨彻底被吹散了,京城中有了新话题,那些在腥风血雨中飘零的人,只剩下查封并拍卖的宅子,还能给他们稍稍找一点存在感。

若是谁心中还十分忐忑,估计只有何次辅了。

他多次召大儿子回来,何家老大只以公职在身,不得擅自回京为理由拒绝了。

此事之后,他再不要求何家老大回京,而是让他好生呆着,听闻什么风声,都不得擅自做决定。

何次辅心里很苦。

他无法舍弃何家这个宗族。自天齐帝登基之后并掌权,他矜矜业业,再不敢做什么小动作,于下也约束家人,悄悄处理家中曾经的罪证。

似乎皇帝陛下也有意识放他一马,他所作所为并未受到阻拦。

何次辅想,等何家干净一点,他就乞骸致仕。就算那时候皇帝陛下要清理什么,大儿子一直兢兢业业的当一个小小的地方官,政绩名声都不错;二儿子虽然纨绔无能,靠着驸马的身份也能安稳一辈子。

反正只要他家大儿子小儿子没事,其他人他也不想管了。他累了。

原本文宗皇帝意外登基,对他们何家来说是一个天上掉馅饼的大机会,一不留神,他就飘飘然了。

现在回想起来,文宗皇帝驾崩前的一些动作,也是对何家不满了吧。

若文宗皇帝未曾驾崩,何家也是要垮的。甚至因为何家又从龙之功,甚至遭受的打击会比现在更大吧。

何次辅也终于想通了。

可惜,就算他想通了,还是有人不依不饶的给他拖后腿。

何太后和婉丽公主这件事,让何次辅气得一口血吐出来,当即昏迷不醒。

更让他气闷的是,当他醒来之后,侍疾的何成琥在提及这件事,还一副“多大点事”,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件事的严重性,甚至还在笑话余柏林捡了大便宜。虽然婉丽公主这人不怎么样,好歹也是个公主,对余柏林的身份大有好处。

何清都气笑了。

许多父母都有偏疼小儿子的坏习惯。

他也有。

他总想着,继承家业有大儿子,小儿子宠就宠着吧。又娶了好拿捏的公主媳妇,小儿子又没什么坏心思,也就是富贵安康的过一辈子。

现在他后悔了。

当何家、当自己没办法再给何成琥庇佑的时候,这么蠢的小儿子,到底该何去何从。

何清只得抱着“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的侥幸心理,细细给何成琥解释这件事的后果,以及自家的处境。

何清不求何成琥能奋发图强,做出什么改变,只求他看清自家现在处境,为人稍微低调老实一点。要是能和婉柔公主修复关系,就更好了。

哪知道何清所作所为起了反作用。何成琥倒是把何清的话听进去了,但他没有借此醒悟,反而大受打击,沉迷于声色之欢,用美色和美酒麻痹自己。

可这是京城,不是他原来所在的消息闭塞,借由他驸马和何次辅儿子的身份就能横着走的地方。

驸马狎妓,那可是重罪。

当何清病稍稍好转,就得知何成琥在青楼住了好几日,被人告发的时候还在□□床上烂醉如泥,气得再次晕倒了。

何清再次清醒的时候,不顾自己身体状况,艰难的进宫,对着皇帝陛下磕头请罪,直说自己没有管教好儿子。儿子这件事,该怎么罚就怎么罚,他绝无怨言。并且这件事他也有管教不力的责任,因此请求致仕。

封庭正准备寻好何成琥在外面花天酒地甚至豢养外室的证据,让何成琥与婉柔公主和离。谁知道这证据还没收集齐全(何成琥在外地花天酒地的证据被何清扫的干干净净,到京城之后,何成琥在何清的管教下,老实了一阵子,何清这次病倒,他才“乱来”。),何成琥直接凑上来,送上热乎乎的证据。

封庭并不为此感到高兴,而是很生气。

在他眼皮子底下,在何清的严加管教中,何成琥尚且这样,当年婉柔公主到底受了多少委屈?

何成琥是被金刀卫从青楼床上拎起来的,酒还没醒,就被皇帝陛下叫人打了板子,然后扔进牢房。

封庭本因为何清是来求情的,但何清明显能做到次辅这个位置,并不是仅仅靠着和文宗皇帝的姻亲关系。他此次一请罪,封庭心中迁怒少了大半。

看着病容满面的何清,封庭思及自己刚登基时那意气风发的何次辅,现在的何清比起几年前,如同年老了一二十岁似的。

原来斑白的头发,现在已经全白了。

封庭突然有些同情他。

说句实话,当年欺辱他们一家的人是文宗皇帝。何家虽然势大,也得罪了许多人,但对于他们这一家被打落尘埃的小透明,是一点交际也没有。

谈不上什么欺负。

唯一让他们受尽侮辱的何家人,是何太后和何贵妃,但是这两人何清也拿她们没办法,封庭也就谈不上迁怒何清了。

当年封庭是十分憎恨何家的,特别是在知道何贵妃和何太后胆大妄为居然差点害了封蔚和小宝的性命。

但现在或许日子过得太好,帝后二人就宽容许多。他们的报复只针对罪魁祸首,至于何家,就没那么多怨恨了。

当然,如果何家过得不好,他们还是很开心的。只是不会主动出手去折腾他们而已。

何成琥是例外。他欺负了婉柔公主,自然要收拾他。

封庭本想,要不要借由此事把何家连根拔起。后来他又想到,何清致仕了,何家基本上也就散了。

他之前杀了太多人,朝堂刚刚稳定下来,行为也不该太过激了。

而之前查出的串联起来针对封蔚、甚至针对他的那批世家中,并无何家。让封庭对何家印象好了许多。

思来想去,封庭只推了三次,便准了何清的致仕。

回家之后就卧病不起的何清连续递折子给封庭,在终于得到封庭准许他致仕的圣旨之后,老泪纵横,跪地不起,嘴里直喊:“圣上圣明,圣上仁慈,臣愧对圣上。”

传旨的内侍看着何清朝着皇宫方向磕头,久久不起,心中不由叹息了一声。

早知现在,何必当初呢?

不过,或许知道现在,当初也会那样做吧。人嘛,就那短短几十年,风光一把就够了。

“何大人请起吧。”内侍让人端来赏赐,“陛下还有话让奴婢带给何大人。何大人也不必难过。你好好约束家人,凭借何知县的能力,他重回京城也不难。”

谁不知道何家老大居然一个知县当了这么多年,都是何清想让他儿子服软,故意打压的?

谁知道何家老大硬是撑着跟家中决裂,当知县当到现在。

“老臣明白。”何清眼中一股狠意闪过。

他当年亲自出手打压自己大儿子,一是对大儿子居然忤逆自己而不满,二也是磨砺他。

他曾想着,但凡大儿子稍稍服软,他就会帮他回到京城。他要让儿子看着,没了何家,他什么都不是。

现在看来,当初自己的执拗,反而成了何家一根救命稻草。

或许是经历这么多事,何清也终于不为宗族着想,自私一回。

若何家有谁拦他儿子的路,他定要把所有威胁都清理掉。

这时候他才明白,小家都没了,大家有什么用?

二儿子已经废了,现在他就大儿子一根血脉。大儿子不好过,何家其他人再好过,和他又有什么关系?

内侍见何清回答的听明白,满意的回去报告给皇帝陛下。

封庭点点头。何清虽然倒下了,但是何家摊子还有那么大,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他一点点收拾,也挺难的。

若何清能帮他一把,主动扫清何家留下的势力,他不介意重用何清的儿子。

只是何清的儿子和余柏林一样,都只能走孤臣路线了。

或许余柏林还不能算孤臣,他还有师生关系、同榜关系。何家老大这次回京,就是真真正正的孤臣。何家原本的势力他绝对不可能沾染,其余的势力看着他是何家老大的身份,也不可能朝着他抛出橄榄枝。

他一身荣耀,全部集中于皇帝陛下身上。

不过虽然危险,但若能力足够,运气也足够,位极人臣,也不是不可能。

婉柔公主与何成琥和离,何成琥被撸成白身,何清致仕。

何家的大戏终于全部落幕。

紧接着,朝中又发生两件大事。

第一件事是皇帝陛下拿出当年武宗皇帝的留下的圣旨,直言当先太子登基之时,就将婉柔公主改换玉牒,记在先太子妃名下。

皇帝陛下现在就是实现当初武宗留下旨意,婉柔公主记在慈贞皇后名下,封婉柔长公主。

第二件事,就是内阁大学士张岳封辅政大臣。

自张岳成为文辅之后,朝堂上下,变成铁板一块,令行禁止,莫不率从。

今年大事频发,令人目不暇接。自此,本以为朝中之大事终于结束。

谁曾料到,就在前两件大事发生不过月余之后,朝中再次发生一件大事。

德王封蔚封大将军,出镇北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