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94节(1 / 2)





  他内心藏着偏执和疯狂,所以能轻易看出别人的偏执和疯狂。

  刘荨越来越沉默,调皮玩笑的时间越来越少。

  司俊心疼,但知道刘荨在蜕变。

  他不知道这蜕变是好是坏,但他知道,这种事他不能干涉,只能让刘荨自己选择。

  无论刘荨的选择,是和以前一样,为了自保,而将自己与这个世界隔离开来,还是决定融入这个世界,开始重新体会这个世界的喜怒哀乐,他都会陪着刘荨,支持刘荨。

  司俊只对刘荨说了一句话:“我一直在你身边。”

  刘荨闷声点头。

  有司俊这句话就够了。

  他该想想,该好好想想自己的内心和未来。

  或许,这没什么好想的。在他开始考虑这件事的时候,不就已经证明他被触动了。

  第61章

  投奔的老百姓们到了刘荨的地盘之后, 其日子并未让他们失望。

  和所有投奔的难民一样, 他们登记了户籍, 领到了粮食和布匹,可以寻找适合他们的工作,按部就班的过上正常的生活。

  如果投奔的过程中有什么功劳,也会折算成军功,进行相应的奖励。

  比起那些将领们投奔时总想着能一步登天, 平步青云。老百姓们似乎有些傻。

  他们只觉得投奔皇帝是应有的行为, 不认为自己是什么功劳。所以也没什么特别的要求。

  本来还有些人存了些多要功劳的意思,但见其他人都不要, 他们就怂了。

  眼前的生活太美好, 以前的生活就更加不堪。他们可不想因为惹恼了官府,被赶出去。

  再加上投奔的人多, 回归的土地也多,益州连年的丰收粮仓充足,刘荨还能在系统中向宿谊买粮,安置百姓变得十分容易。

  成都官场刚经历了一场腥风血雨,但剩下的人还来不及后怕,就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中。

  和这些被杀的人有旧的人不由心里叹息。这些人若还活着,如果没有走这一步臭棋,就按部就班为皇帝陛下效力, 说不定也能让家族更加辉煌。只是他们贪心不足,当惯了土皇帝,就不愿意成为别人的臣子, 被律令束缚。

  想当年汉世祖时,洛阳令董宣惩治当地豪族,却反而被下狱。

  虽最后董宣还是被汉世祖救下,但豪族仍旧心有侥幸,认为自己已经凌驾于律令之上。

  再后来,皇帝因外戚和宦官轮番掌权心力交瘁,世族们渐渐权势越来越大。当皇帝开始昏庸无能的时候,世族们就彻底没了约束。

  现在世族豪强们嚣张惯了,总想继续嚣张下去。

  但他们忘记了,当皇帝还英明且地位稳固时,哪个所谓世家敢吭声?

  文帝、景帝、武帝时,所谓世族们多么老实安静,一个个唯帝王马首是瞻,谁敢有半点疑心,就是家族覆灭的下场。

  现在皇帝陛下只是诛了首恶而已,算是仁慈了。

  他们一边忙,一边忍不住幸灾乐祸——即使认识的人。

  实在是不怪他们凉薄。这些人不仅身死,还被钉在了耻辱柱上,可能会被世世代代骂下去。

  连新投靠的人都对这些被杀的人如数家珍,说起来恨不得再去他们坟前吐两口唾沫。

  死了的人还是有亲戚朋友给收尸,可他们立下的碑当晚就给人推了,坟上还被泼了坟。

  他们守了几次,守到了人还被打了。

  最后他们也总算清楚自己的名声有多狼藉,老百姓们愤怒起来有多可怕。

  那些被斩的人的墓迁到了人迹罕至的地方,上面没有立碑,就跟个普通的土包似的。甚至他们都不敢去拜祭,只在家中偷偷烧些纸。

  到后来,他们听着那些谩骂的话,连自己都不想烧纸了。

  特别是那些被放过的亲属。他们心中的怀念赶不上恨意。

  若不是这些人一意孤行,现在他们正跟着皇帝陛下,受万人称颂,哪会这么凄惨?

  要知道虽然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虽留下了性命,对于他们这群养尊处优惯了的人而言,现在贫困潦倒,毫无前途希望可言的生活不比死了更好。

  知情人知道他们的怨愤后冷漠嗤笑。之前享受的时候没想过自己的生活是怎么来的,家人作恶的时候也没想过规劝,现在倒是怨恨起来了,早干什么去了?

  ............

  总而言之,虽然经历了些波折,刘荨倒是像是因祸得福,统一天下的进程推进了一大步。

  现在,其他小势力也纷纷朝着皇帝陛下靠拢,如今还没靠拢是利益条件还没谈好。

  但他们知道,就算谈不好,最终还是得归顺。

  皇帝陛下的实力越来越强,天底下语言能相通的地方,都知道皇帝陛下有多么英明。老百姓们都眼巴巴的想要归于皇帝陛下统治之下,重新做回他们的汉民。

  他们不能给治下百姓安稳的生活,就算靠着恐怖统治勉强占据了这一小块地方,最后又能撑到什么时候?

  落草为寇打劫,倒是能让他们继续过下去。但他们割据一方,可不是为了当盗贼。

  许多人都是曾经的大汉官员,说起来也是官宦之家。现在突然落草为寇,他们自己脸面上也挂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