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66节(1 / 2)





  司俊:“……”

  这时候他该说什么?谢谢你关心我,还是你这样诅咒人不好?

  算了,知道刘荨口无遮拦,他还计较什么?计较来计较去,真的未老先衰了。

  ———————————

  刘荨和司俊在讨论这件事的时候,其他势力也在讨论这件事。

  世界上不缺聪明人,也不是所有人聪明人都以天下为己任。

  他们或许看得清形势,知道皇帝陛下的胜面最大,但正是如此,他们才会选择其他势力。

  锦上添花,哪有雪中送炭功劳大?现在皇帝陛下身边人才那么多,他们现在凑上去也不一定得到重用,不如在其他势力,若能成功,那才是青云直上。

  风险越大,收益才越高嘛。

  除此之外,还有些人,不关心利益,他们就想和天底下最聪明的人对弈。这种人,也不会选择皇帝这边的阵营。

  于是,在这些势力中,都有聪明人提出来,皇帝现在气势如虹,不宜硬碰硬,理应做合纵连横之策,外加挑拨离间之计。

  如果可以,美人计也是用的。

  他们正好趁着天使来宣旨,名义上是派特使去成都,实际上拉一车美人和金银珠宝去送人。

  腐化分化敌人内部,这是万事不变的好计谋。

  于是不到一月,各地纷纷传唱歌谣,歌谣内容便是司俊功高盖主,皇帝只是傀儡之类。还有些势力主开始挑拨离间,说不信任司俊,如果司俊交出兵权,辞官归隐,他们才会相信皇帝陛下的确不是傀儡。

  刘荨在得知此事之后,不由召集人开了个小会,感慨道:“天下间居然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司俊道:“不如我交出兵权,辞官归隐,给你当个谋士,这样堵得他们哑口无言?”

  其他人纷纷哑然。他们真没想到司俊会这么说。

  刘荨道:“你还说朕行事简单粗暴,你看你不也这样?这么做的确很爽,一巴掌扇的他们脸上火辣辣的,进退不能。但是啊,如果因为对方逼一逼,朕就欺负有功之人,这天底下,谁还愿意为朕效力?怎么?忠诚的人没有好下场,谋逆之人反而得到厚待,这是变向的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以闹治国吗?”

  这些轮到司俊哑口无言。他没想到,刘荨还能说出这么一番道理。

  刘荨看向其他人:“你们也放心,朕知道谁是忠臣,谁是奸臣。不蒸馒头争口气,朕要是护不住身边人,怎么好意思当这个皇帝。这可不比于泽在的时候……嗯,对了,朕想到一个好主意,于泽这个借口就不错嘛。”

  刘荨脸上闪过一丝阴霾,道:“于泽就喜欢拿着各种借口,杀朕身边的人,朕要看看,这世间,还有多少个于泽。你们觉得这个回应如何?”

  其他人继续哑然。

  皇帝陛下一个人就把话说完了,他们这群臣子还没开始发力呢。

  刘荨道:“王祈,褚亮。”

  王祈和褚亮站起来道:“微臣在。”

  刘荨道:“于泽的所作所为,你们两最清楚,给朕拟个旨意,告诉天下人,朕曾经护不住身边人,但那已经是过去了。现在忠于朕的有功之人,朕还有一口气在,就不允许任何人欺辱诬陷。朕对司俊是这样,对你们也是。所以……相信朕,朕对天下人承诺。”

  “不过,朕可不是给你们免死金牌。若你们以后作奸犯科,该怎么罚就怎么罚,所以约束好自己,约束好家人。居功自傲,朕也容不下。但只要你们问心无愧,朕也不会亏待你们。”

  王祈和褚亮激动道:“微臣遵旨!”

  其他人也激动起身:“陛下英明!”

  刘荨摆摆手,道:“平身。不是朕英明,这是朕应做之事。你们忠于朕,朕还你们信任。”

  于是这场会议就这么匆匆结束,开会众臣,都纷纷激动的宣布皇帝陛下的英明,而王祈和褚亮则开始使劲浑身解数,写这篇檄文。

  骂那群想要挑拨离间之人的檄文。

  谁也没想到,刘荨会给自己戴上这样一个枷锁。

  如果以后他后悔,这反弹可是很严重的。他肯定会被后世代代耻笑。

  其他势力谁也不信刘荨的真心,京城来的臣子也心中忐忑,但益州上下都是信的。

  他们经历了主公从司俊到皇帝陛下的变迁,比任何人都相信皇帝陛下和司俊之间的友谊,也比任何人都感慨皇帝陛下的“心大”。

  不管他们信与不信,这件事暂时偃旗息鼓。谁也不会顶着“模仿于泽,逼迫皇帝陛下滥杀忠臣”的帽子继续出来挑拨离间。

  但公开的没有,他们还可以派人私下渗透。这件事远不会就这样结束。

  荆州。

  李昂在得到这个檄文的时候,笑得差点滚到椅子下。

  荀文好奇道:“州牧这是何意?”

  李昂拍着大腿大笑道:“这群人,可是挑错了方向。”

  荀文道:“这的确是陛下如今最薄弱的环节,虽陛下对司公信任有加,但不代表他们的关系破裂,不会对整个局势产生影响。不过陛下和司公都知道这一点,肯定不会任由别人挑拨。”

  至少在天下平定之前,他们之间的联盟是很牢固的。荀文在心里补充。

  李昂笑着摇头:“不,他们是真的挑错了方向。这不是薄弱环节,恰恰是最稳固的环节。”

  荀文疑惑:“这是为何?”

  李昂道:“他们认为这是薄弱环节,是以己度人。他们觉得这权力至关重要,但陛下和子杰偏偏不这么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