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5章(1 / 2)





  为太子者,除才学之外,最重要的一点则是仁善。甭管他坐上了皇位是什么样子,但他在当太子的时候,一定要表现出仁善的一面。因为仁善,才不兴暴政,这些当官的,心里才放心。

  而仁善的表现形式中,孝悌是最重要的一点。

  太子只是一时冲动,心中恐没有多想。但做事的人不多想,旁观的人则会多想。

  胖太子见凌蔚半晌无语,心中更虚,小声道:“瑾堂,孤、孤有什么做错了,跟孤说好吗?瑾堂不说,孤也不知道啊。”

  凌蔚看着太子局促的样子,忍不住一阵心软。

  若在现代,九岁就是一备受宠爱,除了烦恼课本之外,万事不愁的年龄。

  九岁熊了点算什么?虽然世人都吐槽熊孩子,但是大部分人在出身社会之前,都学不会看人眼色,更学不会三思而后行。

  甚至一些人已经工作很多年,还经常得罪人。

  可是太子毕竟生于这个年代。别人得罪人,大约就是自己过的不顺。太子若是老得罪人,严重的可能连命都保不住。

  凌蔚把太子拉到自己身旁做下,揉了揉他的头顶:“殿下呀,臣就问一句,陛下教导殿下,是不是常说殿下乃国之储君,身份贵重,不需多想。”

  太子想了想,小声道:“孤在宫中也常因为琐事可能和其他兄弟有过小过节,孤曾经因为心中不安向父皇忏悔,父皇的确如此说过。父皇还说,孤身份与其他皇子不同,凡事不需多做计较,需他们尊重孤。”

  凌蔚黑线,果然不错。他继续问道:“皇后娘娘是否也教导殿下,凡事不用担心,自有陛下和娘娘做主?”

  太子点头:“母后说过,遇事不用多想,父皇和母后总会解决的。”

  凌蔚更加黑线。这帝后宠儿子如出一辙啊。他又问道:“殿下身边似乎从未出现过劝诫的人?”

  太子愣了一下:“宫中下人,怎能多口舌?”

  凌蔚叹气:“果然如此。”

  太子忐忑道:“有什么不对吗?”

  “没什么不对。”他能怎么说?说帝后不对?

  “瑾堂肯定有话说吧。”太子拉了拉凌蔚的袖子,小声道,“瑾堂说的劝诫……只有太傅做过。只是太傅总说些孤听不懂的话,孤也不认为太傅说的是对的。”

  凌蔚继续叹气。也是。在宫里敢劝诫太子的人,除了帝后,也只有太傅了。但前太傅是个不靠谱的,太子没学到什么东西,也……可以想象。

  “可是孤有瑾堂不是吗?如果孤做错了,瑾堂会告诉孤吧?”太子低声询问道。

  凌蔚扑哧笑了:“臣要是劝诫过多,殿下会不会厌恶臣?”

  “不会,瑾堂对孤好,孤明白的。”太子见凌蔚脸色终于好看了些,松了口气,声音也大了些,“所以瑾堂快说吧,孤哪里做的不好。”

  凌蔚又揉了揉太子的头:“这些事本不应该臣多嘴多舌。为人处世之道和为君之道类似,都应由皇上言传身教,并由太傅谆谆教导。只是陛下公务繁忙,太傅之位又暂时空缺,倒是耽误殿下了。”

  “那瑾堂说?”

  “臣逾越。”

  “不逾越不逾越。”太子摇头,“瑾堂不说,就没人肯对孤说了吧。”

  凌蔚惊讶,太子之言居然露出一丝落寞。或许这小胖子并非表面上表现的那么不谙世事?

  “那殿下都这么说,那臣就今天之事,一件一件讲给殿下听。”凌蔚停顿了一下,“太子可知挑衅之人为谁?”

  “周围有人说过其名字,似乎姓谢?”太子愣了一下,大声道,“难道是那个谢家?!”

  “是。谢霖安为谢府二房嫡子。”凌蔚踌躇了一会儿,不知道自己该不该继续说下去。

  太子低声道:“而刘祺为孤表兄,呵呵,原来如此。”

  凌蔚略过这个敏感话题不提,道:“臣这次让谢霖安难堪,谢霖安会对臣印象如何?谢家会对臣印象如何?”

  大皇子和谢贵妃,又会对我印象如何?就算自己报上了帝后的大腿,但大皇子毕竟也是君,对付他这个小喽啰,只需要伸出指头指一下,就有无数人为他出气。

  若是凌蔚已经通过科举,当上进士,授予官职,那么大皇子对付他也要掂量一下。毕竟他有实职之后,身份地位就有所不同。

  而现在,他只有一个最低等的爵位。至于凌家……看他爹那模样,他还真担忧到时候会不会有人为自己出头。即使大哥和他关系已经缓和,他仍然对凌家有着不信任感。或许公主娘回京了,情况会好一些吧。

  凌蔚并非想低调。若这次不是谢霖安,他打脸也就打了。在科举之前扬名,对他也有好处。他本来就想刷文名,刷文名就是通过一次次考试和一次次打脸完成的。

  只是打脸也要分对象,哪怕是其他世族勋贵,也比大皇子外祖家来的简单。

  “孤、孤立刻进宫跟父皇说!”太子终于想通了,自己的一时冲动会给凌蔚带来多大麻烦,忙急道。

  “说什么说?说了之后,反而显得臣小鸡肚肠,殿下杞人忧天。”凌蔚笑道,“你能想到这一点,已经不错了。回去拿出你平时的熊样子,用最得意最炫耀的语气把今天这件事告诉陛下,明白吗?”

  “孤做得不对,为什么……”太子不明白道。

  “殿下四书五经已经通读过,也可以学点其他东西了。”凌蔚转移话题道,“待下次臣入宫,教殿下读史可好?”

  “瑾堂教什么,孤就学什么。”太子疑惑道,“瑾堂为何不解答孤的疑问?”

  “有些话,臣不能说,说了也没用,要殿下自己想明白。若殿下自己想不明白,其他人多说也无用。”凌蔚道,“不过为了让殿下能想明白,臣会陪着殿下去历史中看看其他人是如何做,如何想。”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太子呐呐道。

  “在史书中,看历朝大事,殿下能明白其兴衰缘由;而看人物传记,则能通过他人得失,反省自身得失。”

  “殿下目前身边没有能劝诫的人,那就只能靠殿下自己劝诫自己。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殿下也可三省自身,在入睡之前,细思一天所作之事。很多事,在事后重新想一遍,就能悟出不同的教训。”